锥栗,是黎木的果实。
二弟从村里带了一袋锥栗出来给我,说是父亲去我们小学附近那棵黎木底下捡的。看着袋子里一颗颗饱满剔透、油光发亮的锥栗,如水滴状珍珠般亮闪闪地呈现在我眼前,一下子把我带到儿时捡锥栗的趣味里。
我小学附近有一株几十年树龄的大黎木,它屹立在稍微有点斜坡的空地上,树干直冲云霄,层层叠叠的枝丫交织在一起,一簇又一簇的绿叶堆砌起来,不留一点缝隙,庞大的树冠笼罩着这一块土地,就像给地上筑起了个大游乐场,这个游乐场专供找锥栗迷藏游戏。常言道“好吃果子树难上”,小小的锥栗总是高高挂在树上,还“穿”了一件带刺的外衣,让人难以接近。其实只要等到锥栗足够成熟了,锥栗带刺的外壳会自然风干裂开,微风拂过锥栗就会脱离带刺外壳溜达下来。而年少的我们总是缺乏耐心等候,只要看见锥栗外壳稍微有点“开口笑”就迫不及待想吃到锥栗里面的果肉。
儿时,放学后总会有很多伙伴不约而同来到黎木下寻锥栗,大家手里都拿着一根棍子猫着腰开展地毯式搜寻,仔细地翻来覆去撬开地上的每一片树叶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掉下来的锥栗。哥哥姐姐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根长竹竿,他们合力撑起竹竿拍打黎木枝丫,枝头上的锥栗连同外壳如冰雹般齐刷刷往下掉。我们不顾被锥栗和带刺外壳砸到头上和手上的疼痛,毕竟这种哄抢锥栗的乐趣比起疼痛更让人愉悦。爷爷知道我们喜欢吃锥栗,他放牛上山总会捡得很多锥栗带回来给我们享用。为了能存放时间更长,吃得更久,我们习惯把锥栗煲熟、爆炒、晒干,以备收藏过冬。
品尝着父亲捡的锥栗,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幕幕关于锥栗的故事。后来听母亲说,父亲此次捡锥栗,嫌自然掉下的果子少又不够新鲜饱满,他居然带了柴刀又爬上树,砍下几根黎木枝丫,才捡得这么多又大又黑、饱满透亮的锥栗。我听得是既惊讶又揪心!惊讶的是年近古稀的父亲身板还这么矫健灵活,揪心的是万一出了意外如何是好?其实是父母心里只装着对孩子的爱,其他一切早已置之度外。
女儿看见我对着锥栗陶醉又吃得津津有味,她拿起一个刚放进嘴里嚼几下就吐出来,还吐吐舌头说不好吃。其实她没有经历过特定时代那种童年时光,怎能体会到此种食物所蕴含的情感呢?
如今,这些锥栗的味道,大概就是乡愁的味道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