抽空回了一趟乡下老家。吃过饭后,迈开腿到处走走,想看看村里的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,拾掇那些散落四处的回忆。走着走着,便来到了这座桥,它已沧桑黯淡了许多,桥的两边长满绿茸茸的青苔,摇曳着荒凉的缕缕杂草,但它依旧那么坚固平坦,稳稳地托着从它上面经过的任何东西。
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桥,是村里唯一的一座桥,长达二十多米,宽至六米。桥连接着上村和下村,东边是连绵青山,西边是广袤田野,桥下流淌着绕村而过的河流,它们共同构筑成村里靓丽的风景。忘了这座桥建成的具体年份,父亲说它已有数十年的历史,可谓目睹了一代代人的成长,见证了村里的变化。
从前,乡亲们的闲忙,桥是了如指掌的。每日清晨鸡啼后,薄雾仍轻笼着村庄,妇人们就早早起身,挑着粪桶和肥料,从桥上经过,到西边的菜地里浇水施肥,又摘回新鲜水嫩的蔬菜,到桥下的河边清洗。等饷午的太阳晒干湿气,乡亲们又跑到桥东边的山上去,驮回一垛垛沉甸甸的干柴。每逢春风唤醒大地,乡亲们便牵牛扛犁,踏着希冀的步伐过桥,去犁田开荒,开始新一年的耕耘播种。秋天万物成熟,乡亲们再用手推车载着一袋袋粮食从桥上欢喜归家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乡亲们在桥上留下一串串勤劳忙碌的脚印。而这一切,桥都看在眼里,或许还能感受到了乡亲们脚下都有股向上的力量。
闲下来的乡亲们,也爱到桥上去,倚靠着栏杆,听淙淙流水,呼吸清新的空气,沉醉在乡村的水光山色里,似乎要将庸常日子的疲惫辛酸从桥上卸下。乡亲们倘若在桥上互相遇到了,会暂缓脚步,闲扯琐碎家常,互诉生活苦水。对于乡亲们的苦闷心事,桥听了一桩又一桩,然后偷偷把它们交给奔腾不息的流年,似乎时间可将它们稀释消融。我们这些小孩儿也很喜欢到桥上嬉戏玩耍,开怀的笑声响过桥头,也响遍了桥尾,稚嫩的我们甚至以为会一直待在村里,长大、成熟、老去,与桥相守一生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机遇不断涌现,乡亲们纷纷走出乡村,走向广阔天地,劈波斩浪,奋力拼搏,赚了钱后陆续迁居城里,车房俱备,生活蒸蒸日上。渐渐地,村里一排排老房子安静了,一畦畦稻田菜地安静了,那座桥也无可避免地冷清了——乡亲们肩挑粪桶背驮柴的景象少了,大人们的交谈声和孩童的欢闹声息了,喧腾不再。它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,披着乡村岁月的暮色,痴痴地横跨在河的两边,凝望着村里不断变化的一切。
我站在桥上,耳畔仿佛响起哀婉的旋律,不禁陷入悠悠的沉思,为桥怅然叹息:如今的它,心中到底郁积了多少的感伤呢,它是否会如老父亲那般,因儿女们一个个为梦离乡、渐行渐远而默默垂泪?
“呜——”恍惚的瞬间,有村民开着亮眼的轿车不紧不慢驶过。蓦然间,这座桥好像要将它的心语诉诸我,顿时豁然开朗,刚刚是我为老桥强赋新愁了!桥,才不会黯然神伤,它应倍感欣慰才是,因为乡亲们告别了以前落后低效的农耕生活,怀抱追求奔赴城里,拥抱更好的现代化生活,再从它这经过的,不再是乡亲们为一米一菜奔忙的沉重脚步,而是一辆辆盈满幸福笑声的轿车。